当前位置:首页> 蛋白质>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样品处理时在CuS04和K2S04存在下与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样品处理时在CuS04和K2S04存在下与

凯氏定氮测蛋白质含量结果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凯氏定氮测蛋白质含量结果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消化不完全:消化不完全可能导致部分有机氮未能转化为无机铵盐,从而在后续步骤中产生更高的氮含量读数。吸收不充分:如果在蒸馏过程中氨气没有被完全吸收,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操作失误:例如,碱液冲到冷管中且未清洗干。

凯氏定氮法测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偏高是为什么
  不是真正的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法测氮的方法如下:1、称取0.5~1g试样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无损失地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硫酸铜0.9g,无水硫酸钾或硫酸钠15g,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硫酸25ml和2粒玻璃珠,在消煮炉士小心加热,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再加强火力360~4。

凯氏定氮法只能测粗蛋白的含量是因为样品中常含有等非蛋白质的含
  A,D,E,F

凯氏定氮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中CuSO4的作用既是催化
  正确答案:√

下列试剂与凯氏定氮法消化样品时无关的是
  D

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5克则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C

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分析的主要步骤
  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分析的主要步骤凯氏定氮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处理:精密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移入定氮瓶中,加入硫酸铜、硫酸钾和浓硫酸,摇匀后加热至内容物完全炭化,泡沫停止后,加强火力保持微沸,直至液体呈蓝。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氢被氧化为CO2和H2O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硫酸铵用NaOH中和生成NH3`H2O,加热又分解为氨,用硼酸吸收,吸收氨后的硼酸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凯式定氮时蛋白质测定偏高例如本来测定时蛋白质是295可我测
  凯式定氮时,蛋白质测定偏高的原因如下:标准品问题:可能是标准品存在问题,如未达到标准要求或被污染,导致有效含量降低。这会导致整个标。从而使得蛋白质测定结果偏高。人为操作误差:在凯氏定氮法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存在人为操作误差,比如样品转移过程中的损失,或者加入试剂。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时样品是在CuSO和KSO存在下与哪一种
  参考答案:B